新生入园行为表现及共育对策

发布时间:2022/9/23 9:04:00 访问次数:256

 

当孩子已经入学后,有一系列的行为表现,那作为家长针对这些行为应该怎么做呢?

◆孩子的表现

1.大哭大闹,满地打滚

2.嘶声裂肺,拽着不撒手

3.默默流泪,粘着抱着

4.哭闹着进屋,转身就不哭

5.晚上一看到父母来接,瞬间大哭

6.夜里做梦,不上幼儿园

7.第一周不哭,过些日子才哭闹不上幼儿园

……  别着急,这些都是孩子们分离焦虑的表现!

◆共育对策

1.家长送孩子入园不能做哪些事

不辞而别——偷偷溜走型

有些家长为了哄骗孩子上幼儿园,把孩子带到幼儿园之后,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,(家长便假装要上厕所、孩子正玩没注意)就借机离开了,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十分没有安全感,对孩子撒下一个善意的谎言,虽然可以使孩子在分开的那一瞬间没有大哭大闹,但是,等孩子觉悟后,会哭闹得更加严重,而且,孩子也会对家长失去信任感。

2.难舍难分——哄孩子不走,趴窗户、躲门后型

“乖,不哭了,我再抱你两分钟。”“你要听老师的话,有事就找老师。”“老师,要让孩子多喝水,他最近有点上火。”“衣服就在书包里面,有什么事情您给我打电话,我会马上赶过来。”……这种类型的家长看孩子大声哭就非常心疼,一走孩子就哭,于是家长又开始哄,孩子反反复复,一次比一次哭得厉害。

3.迁就补偿——主动送礼型。

有些家长认为,孩子上幼儿园,少了很多时间和家长相处,而且可能在幼儿园会受到欺负,或者照顾不周。因此,家长带孩子回家之后,总会事事迁就孩子,或者买些孩子喜欢的东西补偿他,这样只会让孩子习惯于拿条件来交换才肯上幼儿园。

4.经常旷课——打鱼晒网型

身体不舒服、哭的厉害、今天我休息、回姥姥家了等,各种原因。有些孩子上幼儿园,总是三天两头就不去上学,一方面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正常进程,另一方面,会导致孩子更难以融入到集体中去。

5.威胁恐吓——严厉型

到了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,本来孩子就会心理感觉恐惧不安,如果被家长恐吓和威胁去的,那么,对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伤害会更加严重。

2.几个小妙招

孩子入园,分离焦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那么当分离焦虑出现时,又有哪些有效策略呢?

1.认可幼儿的情绪

不要说:“乖,不哭了啊!”而是说:“你很难过,你不想让妈妈走,你觉得有些害怕。”通过这样的语言帮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,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情绪。家长需要在孩子入园之前鼓励孩子能够说出来有关基本需求的内容,比如“小便”和“喝水”等,这样,便于老师更好地帮助到孩子,也助于孩子尽快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。2

2.给幼儿建立心理预期

不要说“在幼儿园要乖,要听老师的话”,而是告诉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做什么。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园之前习惯告诉孩子“要听老师的话”,“要乖”,可是“乖”这个词对孩子来说很抽象,不如说一些具体的需要孩子做的事情。比如,“我们见到小朋友和老师可以先问好”,“你会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、吃饭,还能在一起睡觉”等等,这样的内容会让孩子知道做什么,如何做。

3.建立一个特别的说再见的方式

父母可以和孩子建立一个再见“手势”,这是一个约定的秘密手势,家长在孩子的额头吻一下、竖起大拇指或刮一下孩子的鼻子,这个手势意味着“再见”的时刻,更意味着爸爸妈妈的鼓励被手势传递了带在身边。对于孩子来说,这个“再见”手势虽然转瞬即逝,但是是他可以依靠的东西,他在面对学校各种挑战时都会想起这样一个“手势”,从父母的爱里获得力量。

4.准时送,准时接

迟到通常会加剧分离焦虑,可以说“你吃完晚饭我就来接你了”,这个时间信号是具体的,而且是幼儿可以理解并形成规律的。另外,不要逗留。作为一个家长,通过窗户偷看孩子一会儿是非常有诱惑力的。然而对于孩子来说,“窗口忽隐忽现的妈妈”,会让他对于“妈妈到底有没有离开”感到不知所措。

5.与幼儿聊一聊“开心事”

“哇,幼儿园有这么多好吃的啊,” “还有小娃娃可以抱抱呢,明天你去找一找”“老师像妈妈一样喜欢你,她冲你笑呢” ,拒绝唠叨型(不停问问题,和漠不关心型(孩子非常喜欢跟父母讲,但是父母不认真不专心倾听)。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尊重孩子的沟通方式。

6.与老师及时沟通

把您的担忧告诉老师,把您想了解的情况向老师询问。

第三、亲子共读情绪好

 


推荐】【字体: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